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产业园基本情况介绍
基本情况
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产业园是柯城、余杭两区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意见》文件精神,本着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合作建设的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2012年,产业园开始筹建;2013年3月,两区共建协议正式签订;2013年9月,产业园管委会成立;2013年11月,获得省级批复命名,成为浙江省首批九家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之一。
柯城、余杭两区按3:7比例出资,共同成立了国有股份开发有限公司(衢州同创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已于2013年7月到位(全省9家山海协作产业园中率先到位,余杭区出资1.4亿元资金额最大)。
产业园位于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中,柯城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范围内。规划面积6.42平方公里,计划分两期实施,预计总投资224亿元,规划入园规模以上企业60家,工业总投资165亿元。
首期实施3.79平方公里。其中东进区块1.62平方公里,具体四至范围是:东至芳洲路,南至盘龙南路,西至启源南路,北至东港六路;南拓区块2.17平方公里,具体四至范围是:东至启德路,南至南环线,西至宾港南路,北至物流大道。
二期实施2.63平方公里,具体四至范围是:东至霞飞南路,南至南环线,西至启德路,北至物流大道。
建设情况
至2015年6月底,产业园6.42平方公里范围内,土地指标已全部落实到位,各项基础配套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首期东进区块已完成土地平整2100亩,产业园首期东进区块1.62平方公里内的“三纵五横”骨干路网已经全部建成,正在实施绿化、亮化等配套提升工程。
首期南拓区块已完成土方平整约2700亩,规划推进“三大节点工程”和“三纵四横”九条骨干道路建设。目前,跨乌垅沟桥涵工程、乌引干渠改线工程、跨乌引干渠大桥工程等“三大节点工程”均已建成投入使用。骨干道路中“两纵两横”已开工建设。目前按城市主干道标准对宾港南路及两侧景观带进行了重新提升设计,正在抓紧建设。为产业园配套建设的东港综合服务中心已完成总建设进度的50%。
二期区块各项报批工作已基本到位,目前正在对接征迁平整等前期工作,2015年预计将完成土方平整总量的90%,并启动“二纵四横”六条道路的建设施工。
产业规划
按照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规划期内园区产业发展的总体导向为以功能性新材料为主的“3+1”模式,即“3”:功能新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健康产业;“1”:现代服务业;
1、功能性新材料产业
按照柯城-巨化一体化发展方向,依托巨化进一步发挥技术、资源、区位等优势,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加大功能性新材料产业的引进力度,主要引进氟硅产品研发和深加工的项目,包括功能性膜材料、含氟功能性材料(各种PTFE产品)、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隔膜及组件、电子覆铜板及复合材料等。
2、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
在巩固现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专业设备制造、通用机械设备制造和金属制品业等产业优势的同时,重点引进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优势品牌,形成特色装备制造基地。主要引进高档数控机床、液压气动机械、高端冷链物流设备、高性能输变电设备、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以及电池、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消费类电子整产品新型显示器件以及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微波介质材料等新型电子元器件,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生态健康产业
充分依托衢州优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重点发展瓶(罐)装饮用水、乳饮料、蛋白饮料、果蔬饮料等健康饮品;利用和引进现代酶工程、基因技术发展保健品产业;引进细胞工程、绿色制药工程等现代技术,发展环保、绿色的医药生物产业。
4、现代服务业
产业定位:按照工业新城的定位,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从完善功能完善配套的角度出发,积极发展部分现代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互促共进。重点引进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支撑的商贸与物流业、信息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
管理服务
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产业园经柯城、余杭两区政府授权,由产业园管委会负责建设管理。园区积极鼓励企业构建包括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激励、上市融资、市场开拓、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科技政策体系;建立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企业“四位一体”融资模式,全面加快园区中小企业发展,并落实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浙商回归政策、小企业扶持政策、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三新产业扶持政策、企业金融帮扶等政策,积极引导企业长远快速成长发展。